第二届世界中国研究大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近代中国”。汉学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学经历了数次范式转变,进入了世界汉学的篇章。这种由中国首创并涉及世界的学术范式,是对“关于中国”的知识追求和“对世界”的智慧启蒙。近代以来恰逢其时,而且愈加活跃。
世界汉学大会主视觉图。图片提供:主办方
回到基础并获得新知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世界长期以来关注和研究中国。从马可·波罗、利玛窦等先驱人物开始,一直到近代欧洲、美国相继成为国外研究中国的焦点,理性范式逐渐习惯于使用“他者”的视角,仅将中国作为观察和分析的对象。研究本身变得越来越有限,并受到西方学术机构和话语的主导。这就引出了汉学家谭忠的著名问题。为什么在大量的中国研究中“中国不存在”?这缺了一个话题!
事实上,中国研究的“主题缺位”不仅掩盖了许多真实的中国形象,也导致中国研究本身陷入概念、范畴与现实的割裂,阻碍了新知识的爆发。倡导基于中国历史语境、实践逻辑和文化核心的“开放中国”的全球中国研究,获得活水之源,就是打破这种奴役,寻求超越。让您的研究获得回归本源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标题Chi的正确含义世界研究就是急需跳出窠臼的中国世界研究,通过中国世界研究开辟新的天地。
2024年10月22日,2024年新科青年学者培养计划甘肃省班组来自22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来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进行专题培训。中国新闻社记者李亚龙供图。
寻求并提供知识。国学的历史延续和当代繁荣,根植于中国发展实践所蕴含的广泛诉求和当代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被一些国外学者认为是所谓“中国研究被遗弃的民族”的ca也开始研究中国。
中国致力于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愿意与世界分享中国的经验和原则。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哪些新选择?解决全球经济衰退、治理缺陷等紧迫问题的可行方案是什么?中国的经验、价值观、智慧都隐藏在这活生生的文化生活中。探索隐藏的宝藏并运用知识给世界带来也是世界汉学的精髓。它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架起共同理解的桥梁。
2024年12月4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讲述中国现代化故事:方法与效果”专题论坛在广州举行。图片提供:中新网记者陈继敏。
促进相互学习通过共享对话。世界中国学致力于通过跨文化对话消除话语差异,结束各地区研究的“筒仓”局面。我们想要建立的是“共同对话”和“公共学习”的“融合”。正如加拿大历史学家佛政民所说,中国世界研究中的“世界”一词强调克服文化之间的沟通障碍,主张通过增加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来消除民族和文明之间的认知鸿沟。
文明互鉴是中国的明确主张。搭建全球中国学平台,让不同学术传统、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在涉华问题上碰撞融合,本身就是文明互鉴的生动综合体现。它承认文明是多样化和平等的,没有哪个文明比另一个文明更好。当今世界正处于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世界中国学依靠“共享话语”激发思想,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注入思想文化活力。
2025年7月,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省曲阜市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美,分享同样的美”。共享常识:文明与世界现代化的关系供图:中国新闻社记者 梁本
世界汉学是知识演进的必然发展。这也是时代和世界的选择。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将汇聚全球约500名知名专家学者,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推动共同进步,凝聚更大共识和力量。
东西方问题/中国研究 |简评:中国学为何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2025-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