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共会计“城州信友”统计,一季度至三季度,我国批准发布新国标材料891项,比上年增长75.7%。其中国家顶级标准物质48份,占5.4%,比上年提高23.1%。国家二级标准物质843种,占94.6%,比上年增长80.1%。国家标准材料获批和公布数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企业逐步建立机制,提高标准材料的科研生产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标准材料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国家标准材料高质量发展。从成长领域来看,参考资料环境监测领域仍是国家标准物质审批和发布的“主心骨”,医疗卫生领域标准物质精准支撑公共卫生监测,食品安全领域标准物质正逐步步入高端“技术赛道”。前三季度,我国批准发布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353份。占39.6%,比上年增长100.6%。这些都是国家二级标准材料,虽然增长迅速,但仍需要“升级”。 9月,4个基孔肯雅病毒新参考资料获批,为疫情早期监测和疫情识别提供便利,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有力支撑。前三季度批准出版的国家顶级标准物质中,53.9%为国家标准物质食品安全领域。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A、D3、E、K1分析参考标准》全力支持婴幼儿食品的监督和质量检验,《羊奶中托布特罗残留分析参考标准》进一步支持乳制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和营养成分分析。从成长型企业来看,企业仍是标准物质申报的“主力军”,科研机构在尖端标准物质的研发和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一季度至三季度,检测企业申报标准物质公开655份,占比73.5%(比去年同期增长93.2%),全部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科研机构提交申请的23份参考资料获批出版,占26.5%,比上年增长47.8%,其中国内一流标准物质占比20.7%。从标准物质的审批和发布数量来看,企业在标准物质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仍然保持着主导地位。参与标准物质开发和生产的公司紧跟市场需求,为满足行业精密测试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机构的科学刺激更加注重高端技术的需求,研制生产的国家一级标准材料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最高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从增长区域来看,华北地区是标准材料生产和研发最为活跃的地区。华东地区在生产和开发中占据第二大份额,并经历了稳定增长。东北、西南等地区继续发力。前三季度,北方地区共研制标准物质369种,占比41.4%,比去年同期增长140.1%。其中,科研机构和企业创建和开发的标准物质数量相对均衡。华东地区开发了it d215标准物质,占比24.2%(比上年增长20.8%),其中99%为国内二级标准物质。东北地区开发标准物质100种,占11.2%。比上年增长163.2%,西南地区开发标准物质81个,占比9.1%,比上年增长138.2%。这两个地区增速均较大,主要增长点出现在环境监测领域。截至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物质管理局共批准出版国内标准物质19349种,在标准物质国际互认方面位居全球第一。
